6月初,迪馬常青社聯合春雨醫生開展了一場為期一個月的針對新冠疫情的線上義診服務,這次愛心義診活動,可以全面發揮互聯網醫療資源優勢,為迪馬常青社的長者老人們免費答疑解惑。這是迪馬常青社在社區養老和醫療數字化服務上的一次新嘗試。
作為迪馬股份旗下響應“健康中國”國家大戰略創立的康養產業品牌,迪馬常青社利用“醫療+機構+社區+居家”四級聯動的模式打造15分鐘生活圈的康養生態閉環。在人口高齡化、空巢化以及家庭結構小型化的發展趨勢下,像迪馬常青社這樣以家庭為中心、以社區為依托、以專業化服務為依靠、以公益服務為補充的社區養老模式,開始受到老年人及其家屬的青睞。
01
近年來國家有關社區養老的政策緊密出臺,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中,多次提及要以居家養老為基礎,提升社區養老服務能力。政策層面的傾斜,使得社區養老未來成為養老產業布局中的關鍵陣地,并且發展方向清晰,市場前景廣闊。
另一方面,社區養老作為一種新型養老方式,將機構養老中的服務引入社區,實行在家養老的服務模式。在這種服務模式下,老年群體能夠不離家,不離開自己的生活圈,享受到細致的養老服務及精神慰藉,除基本生理、安全等比較低層次的需要,還能夠滿足老人愛、自尊以及自我實現三大心理需要,進一步消化社會的養老需求,減輕養老家庭負擔。
在眾多布局養老產業的企業中,迪馬常青社憑借母公司迪馬股份多元化的業務優勢,開始在養老產業上大展拳腳,并且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利用自身的專業能力、服務及優勢,在社區養老上積極行動。
02
成立兩年以來,迪馬常青社一直致力于解決養老難題。在迪馬常青社的1.0模式中,針對養老服務人才問題,迪馬常青社成立了專業的培訓學校,做好專業人士輸出,同時聯合醫院、學院等資源加強對老人生理健康及心理健康的關注。
目前,迪馬常青社的業務已布局川渝區域,現共運營10個醫療康養項目,管理社區服務站點超40個,運營床位規模近2000張,截止目前共覆蓋超50000人。未來將沿長江布局華東、華中兩大重點區域,服務更多人群。
在社區養老層面,迪馬常青社目前運營的社區服務站超過40個,布局重慶市渝北區、大渡口區、長壽區、綦江區,覆蓋了72000余名老年人,旗下服務站承擔起轄區內養老、托殘、助殘的功能,累計服務80000+人次。
04
人民日報曾針對“銀發浪潮”發出時評,稱“老齡化會帶來各方面挑戰,但應對得當,也可以把挑戰變為機遇,激活隱藏在老齡化中的發展潛力”。社區養老作為新的抓手,正著手解決服務、居家“全都要”的局面。
迪馬常青社過去兩年里投入了大量的資源,打造了“醫療+機構+社區+居家”四級聯動模式,在這個閉環服務體系下,迪馬常青社從專業人員的輸出,醫療資源的嫁接、老年社群的運營,為老年群體提供醫療(慢病管理)、康復、生活照護、護理等專業服務和康養類產品,滿足長者們的多層次和多元化需求。
未來迪馬常青社還將持續把更貼合、更專業的服務體系注入社區養老領域,為老人的晚年生活保駕護航。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